-
引进“外脑”逾20年,国际化人才的平安情结
平安集团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国家为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最高奖项。这是对平安国际化人才推动行业发展作用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平安海纳百川的人才国际化战略的一次重要肯定。
平安集团董事长兼CEO马明哲在《平安心语》上曾指出:“一个产品的领先,顶多就是一年半载;一个系统的改进,顶多也就两三年的优势,而一支国际化的优秀人才队伍才能带来持久的领先优势。”从单一财产保险公司发展成为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第29位,福布斯全球2000强第10位,仅仅30岁的中国平安能处于行业和市场的创新领先位置,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背后正是因为海纳百川的人才策略,确保公司领先的战略得到最好的支撑。
平安的工作环境相对简单,没有所谓的办公室政治。用人方面不讲究中外,只参考国际通用的人力资源管理及绩效评估机制,结果导向,绩效为王,只要能交出好的业绩,任何人都有机会大展拳脚。而平安的国际化人才观,由高管到中层、基层,正贯穿着百万平安人。以下从四位平安人的平安情中,我们可以看到国际化人才不仅仅只是一个人手,更是为平安带来了国际标准的公司治理及经营管理的国际化,共同推动平安迈向世界。
1不仅是业绩先锋
更是中西保险业桥梁的搭建者
林明华先生,原名Gregoire Lancner,来自法国的他,现就职于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他父亲是法国保险行业的资深人士,还曾担任过四年法国风险管理协会主席,这让林明华早早地接触了保险,当看到中国保险行业的迅速崛起,以及与西方交流的不少空白,他决定来到中国,踏入保险销售之路。一名法国人在中国卖保险,会有语言障碍吗?他又是如何融入平安保险代理人团队的?
在林明华看来,法国与中国存在7小时的时差,法国到中国有10小时航程,两个国家习惯不同,风格不同,法国人不了解中国,更不了解中国人,这也是他中文名字的由来——了解中国。于是,林明华在初入平安为自己定下的目标之一就是:“让更多的外国客户认识、了解中国,了解平安,让他们愿意与平安合作。”
凭借“努力不懈、不怕失败、眼光放远、持续学习和团队合作”五个工作秘诀,林明华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专注地钻研自己渠道的业务。因为每天与客户沟通,林明华的汉语水平日益提高,甚至连最难的方言和儿化音他也能够轻松表现;业务能力随着语言水平一起进步,日复一日,持之以恒,专业已融入血液,和他成为一体。
他的客户多是欧美客户,以法国客户居多,沟通以邮件、电话为主,因为时差,半夜开跨时区的电话会议是家常便饭。每一笔业务,他都力求融合中西方的保险方式,让客户满意,让公司省心。在2015产险明星会上,身为重客渠道会长的他以2014年业务达成26873.8万元,保费增长率182.21%的骄人业绩登上明星会总会长宝座。有人说他是连接中西保险业的桥梁,他说:“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平安人,同时也像千千万万的平安人一样,为了自己的保险梦想兢兢业业地工作。”
马明哲曾提出两个平安文化核心点,除了危机意识之外,另一个则是包容。平安团队很多元,有本土团队,也有大量国际化人才,只有包容,才能调用人才,共同创造更大的成功。而与之相符的是,林明华也反复强调,自己这个“老外”能当上总会长不是靠一个人的努力,而是团队、部门、分公司共同合作的结果。“没有平安的包容,没有领导们的关心和爱护,我不可能成为现在的我。”甚至在一次采访中林明华表示,“我在平安很幸福,如果在法国,我不会比现在更幸福!”
2不仅是优秀管理者
更是国际一流企业经验汇聚者
林允祯女士,现任平安普惠首席风控官。来自韩国的她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曾任花旗银行(韩国)信用卡事业部企划与分析部主管、GE资本(韩国)个贷风控部主管及渣打银行(韩国)个贷风控部主管。拥有二十多年国外消费金融领域经验的她,面对国内情况是否会无法适应?她给平安带来什么改变?
近年来消费金融释放出巨大消费潜力的同时,也让金融行业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风控再一次聚焦了所有人的目光,如何突破风控技术已经成为各家摩拳擦掌的全新“战场”。而林允祯接受采访时则认为,“在中国市场上,大量互联网金融公司在监管趋严之后渐渐消失,这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对投资人、借款人都是一个很好很健康的变化。”
在她加入平安普惠后,则一直在风控领域上深耕细作。 2016年,基于对国内消费者需求的深刻认识,平安普惠大胆革新推出“信任就是力量”的品牌理念之后,不良率持续下降,该年底就达到了接近银行的3%,远远甩开市场上的其它竞争对手。
作为风控部门的执掌者,林允祯和她的团队从未停止过探索最新的前瞻性风控科技。从率先引入最前沿的人脸识别技术、时空地图和纳米评分卡,到去年全新推出的“微表情”技术,无一不在产品和服务上都打上了深深的“技术烙印”。其中,林允祯表示,平安普惠目前使用的“微表情”由两套模型构成的,一个模型是来自于中科院教授,而另一个模型则来自于一家美国公司,结合中西技术,分别用于PC和移动端。使用微表情技术可以使负面信息发现率提升4倍,有效识别欺诈风险,当前准确率已达到85%以上。
正如马明哲所说的,“要给空降球员配置好球杆。这样才能打出一流的球,作出一流的示范。”在林允祯身上,我们看到平安对其工作的充分授权,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去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不仅如此,林允祯对团队管理也有着自己的要求,她曾表示,“为了更好地服务有需要的客户,我们现在做的是把团队集中起来,更好地管理他们,让他们更具专业性”,这也与平安的国际化人才目标不谋而合——平安有一大批聪慧、忠诚、有干劲的年轻干部,但大批量地送他们外出学习难度和成本都太大,而通过海外人才的传、带和各种各样的培训,可以使他们足不出户,却能建立国际化的视野、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带动整个公司、整个行业迈向国际化。
3不仅是区块链精英
更是在新领域不断突破的引领者
陆一帆先生,现任平安金融壹账通区块链高级产品总监。从高中开始,陆一帆就在国外读书,毕业后于IBM任职,从事区块链研究,是超级账本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对比平安,IBM更早开始研发区块链,是国外研究区块链技术的三大巨头之一。是什么原因让他放弃国外的机会,毅然回国加盟平安?平安又给了他什么机会,让他可以大展身手?
陆一帆在2016年来到平安,这个时间点很巧妙。近两年来,中国众多知名巨头公司跑步挤入区块链赛道,看好区块链给金融带来变革。陆一帆认为,目前国内和国外在区块链技术研发上进程差不多,甚至国内步伐更快一些。并且,相比国内外科技公司,平安拥有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更多的投产产品等明显优势,因此非常看好平安。而他加盟平安的2016年,平安集团董事长兼CEO马明哲宣布区块链将是平安未来进军的重点,平安也开始在区块链领域大步迈进。
“要做,就做世界第一”。在2018 IDC Fintech全球百强名单中,金融壹账通在众多国际科技公司中脱颖而出,摘下2018 Real Results Awards,获奖的技术正是区块链,陆一帆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发文感叹。其实,他加盟平安这两年来,不断刷新着平安区块链研发和应用:面向中小银行提供科技服务的金科空间站、面向金融行业区块链解决方案的壹账链BaaS平台、助力中小企业融资的壹企银……
不得不提的是,香港金管局9月上线的支持区块链技术的贸易融资网络,唯一技术提供商就是金融壹账通,直面的竞争对手包括埃森哲、R3等在内的世界顶级技术公司,背后的团队正是由陆一帆率领。
在2018年中国平安司庆30年高峰盛典上,陆一帆荣获重大创新奖。针对海外人才引进对本土人才的意义,平安集团资深副董事长孙建一曾经说过:“本土人才在与海外人才的共同工作过程中不断进步,加速了他们的成长过程。这样的人才既了解国内市场又有国际眼光,所以能够适应新型保险公司的需要,成为抢手的人才。”
4不仅是行业专家
更是华尔街先进思维的引入者
韩裔美国人Yunho Song(宋伦镐)先生,现任平安证券总经理特别助理。他曾在美国银行、雷曼兄弟、Blue Crest资本、瑞穗资本、富士资本等多家国际机构担任董事总经理,拥有着28年的证券交易经历,是华尔街知名的国际金融衍生品交易专家,一位出类拔萃的做市商和交易部门管理者。已经国际知名的他,来到平安会“水土不服”吗?作为“空降兵”,如何融入平安战略?
针对“空降兵”,马明哲曾说过“平安的空降兵用得好,跟‘着陆’的位置往往很关键。空降兵在平安,基本没有做顾问的。“在平安的集团或者子公司层面,不少“空降兵”一进来,就直接担任权限很大的某一业务板块的执行官,或者某个子公司的董事长兼CEO,全权负责这个领域的工作,人、财、物、架构、体系等,在集团系统平台的支持下,授权其充分管理,对成败负全责。
这一点在整个平安国际化人才引进中得到了贯彻。进入平安后,Yunho Song便与另一位华尔街交易员Chris Hodson负责衍生品业务,并在该年内助力平安证券利率互换做市交易量达9590亿元,位居各家券商榜首。而就在刚过去的9月21日,平安证券在74家券商中脱颖而出,斩获“2018证券公司APP十大品牌”、“2018券商APP创新突破奖”两项大奖,奖项含金量很高,意味着平安证券在服务上持续为客户创造着更多的价值,也得到了市场和客户的坚定认可。
事实上,“空降兵”之所以能迅速融合并发挥价值,有赖于被内部成为“七步成诗”的人才引进流程。每一名核心成员的招聘,都被平安当作一个重大项目来对待,从集团最高领导包括马明哲,到每一层级的直管负责人,都亲力亲为,甚至可能花上大半年的时间,和目标候选人进行深度沟通,确保其在空降之前对公司战略有清晰的理解,达成战略层面的共识,也因此很好地避免了空降后的水土不服。
消化得了如此多海外高手的“内力”,让一山容得下多“虎”,平安靠的是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在这里,“中西”不分,人才碰不到“玻璃天花板”,海外人才不会当成“另类”。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专业人才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下碰撞思维,共创佳绩,能力、业绩是评价他们的唯一标准。
随着平安国际化人才策略的不断深化,当前,自上而下大量的国际化人才正在形成群聚效应,推动企业战略升级。未来,平安也将更好地运用国际化人才,实现“金融+科技”的持续推进,以及“金融+生态”的不断探索,形成新的“平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