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教授史志钦:国际化城市需要国际化人才
9月7日,“亚洲大学海洋经济与人才合作发展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本届亚洲大学海洋经济与人才合作发展论坛,是本届青岛论坛重要的板块之一,有140多名的东亚地区的专家学者,还有行业精英,在此进行了学术探讨。来自清华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志钦带来更加深度的论坛情况解析。
清华大学教授史志钦
史志钦说道,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第一次参加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 2018年年初青岛市、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领导到清华大学沟通交流,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是一个中国桥梁合作的单位,也是清华大学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这样一个工程。成立之初,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就定义为一个高端的国家智库,为国家的决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的第二项工作是服务地方,也有服务企业。近两年,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服务了昆明、连云港、青岛等城市,当青岛市领导找到战略研究院的领导的时,“一带一路”研究院的领导就非常爽快地答应,而且希望借助这样的论坛全面开放进行合作。
亚洲大学海洋经济与人才合作发展论坛参会的专家学者将近50人左右,这50人当中有国内顶尖的专家,也有一些是前政府官员,这些政府官员实际上各领域的专家,比如中联部的副部长于洪君(音译)部长,洪部长实际在国际问题领域当中发表的文章是非常多并且非常有影响。还有国内顶尖的一些机构比如说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校长,以及国内顶尖清华大学也来了专家教授。除了国内的顶尖大学教授以及专家,本次论坛也邀请到了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相关领域专家以及学者。
论坛中各位专家从自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从科技、经济、国际关系、企业发表了对海洋经济,国际文化人才的培养方面的观点,这对青岛市的发展,对国家的海洋战略未来起到论坛所应该起的一些微薄的作用。
清华大学教授史志钦
在记者提问环节,史志钦回答道,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培养我们当然有引进人才和本地人才培养,据我所知,青岛市在国内外应该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城市,它有一定的国际化。
青岛的发展第一个是改革开放,早期的沿海开放14个城市之一,给青岛带来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第二次机遇,在“一带一路”这样的倡议当中,青岛应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青岛是新亚大陆桥经济走廊节点城市,青岛具有重要的位置。又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支点城市,双城这样的位置,从国家布局当中,它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机遇。
第二,青岛市正在抓住机遇,通过今年6月份的上合首脑峰会,还有海洋经济平台等活动,一方面提升知名度,发挥招商引资的作用,吸引人才。另外,青岛是国际化的一个城市,它的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将来它的定位一定要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那么国际化城市它是离不开国际性人才,离不开大学之间的交流,这一次举办了一个亚洲大学人才论坛,这本身就起到一个非常好的作用。
第三,也借鉴我们国内其他的著名城市的经验。比如说深圳市,原来只有深圳大学,现在引进了一些,并且和国内国外一些大学进行合作,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都在深圳设立了研究生院,我想青岛大学可能将来也会有一些,但是可能还不是很够,要借助国内已有大学的一些优势来进行合作。同时,还要更多地从国外引进,现在国外一些大学对中国非常看重中国的市场。总而言之,一个是我们本地高校自身建设,另外一方面积极地加强国际合作,解决城市人才,一个真正国际化的城市,真正要有生命力,真正可持续发展,人才是绝对少不了的。
第三,要成为国际化城市,就要打造国际性多元化的文化,这一点非常重要。青岛市也有这样非常悠久的历史,借助自身的历史,打造我们多元化的文化,能够吸引住国内的人才,能够吸引国际人才,现在我们国内一些改革开放比较发达的城市,他们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记者:你刚才也谈了人才的重要性,如何吸引人才,我们知道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经略海洋•共建共享”,海洋是需要人才支撑的,对于海洋人才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史志钦:青岛是海洋城市,海岛城市发挥优势,刚才我给你提到咱们中国海洋大学要好好利用好,另外就是说要跟国际性的一些港口城市建立联系,除了这些,现在各地都在抢人才,制定一些能够吸引人才的措施,人才我补充一点。
从这次我们“一带一路”对接的问题,我们有一个愿望,军民融合是清华大学的优势,清华大学也是国家国防科工委,部队上重要合作单位,从学生人才培养国防定向生。对于一些军民融合项目,我们科研院接触了好多部队委托的一些相关课题,我想,青岛和清华可以探讨下一步在军民融合方面进行深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