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 上海后勤人才交流中心有限公司 |
地 址: | 上海市黄浦区国货路288号205室 |
邮 箱: | 200011 |
电 话: | 021-64416260 |
传 真: | 021-64416260 |
邮 箱: | shhqrc@163.com |
“提服务” 目前代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29.5万份 提升人事档案公共服务解人才之忧 上世纪90年代前后,杭州人才市场推出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之后,又建立了杭州人才市场集体户口,为大量引进人才落实了户口。截至今年9月底,杭州人才市场共计代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29.5万份,集体户籍总数3.1万人。 近几年来,在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公共服务不断优化。杭州人才市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便民利民为宗旨,深化认识、丰富内涵、拓展外延、提升质量,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同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积极构建市、区县(市)多级联动、一体运行的线上线下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各类事项网上服务全覆盖,努力实现群众办事“零上门”。目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所有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80%以上的个人事项开通了网上全流程办理,其他涉及档案实物的服务事项也实现了网上申请。与此同时,以人事档案数字化和市区(县)系统一体化平台建设为抓手,电子签章、数据共享等工作有序推进,移动客户端、自助服务端、一窗平台等多端服务逐步实现。 档案内部管理工作更是于细无声处打动人。2014年,杭州人才市场率先在全省实施人事档案数字化工作,基本建立了以影像档案为主、纸质档案为辅,纸质档案、影像档案和电子信息并存的人事档案管理新模式,方便了人事档案的管理、保护、开发和利用。同时,杭州人才市场严格执行各项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严守人事档案保管安全红线,确保人事档案保管绝对安全。 从去年年初到今年9月底,杭州人才市场为各类人才提供人事档案、集体户籍、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等窗口服务16.6万次,网上服务7.2万次,各类档案利用服务8.6万人次,电话咨询服务10万人次。 “推就业” 近4年全市高校毕业生接收量每年均超7.5万人 有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 “把毕业生推向市场。”1993年,杭州市打破统包统配、指令性派遣的毕业生分配制度。 这一年,根据原国家人事部、教育部的通知精神,杭州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成立,为毕业生择业及企事业单位录用毕业生提供信息咨询、推荐介绍等服务,并组织举办了杭州市首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当年,杭州市接收各类大中专毕业生5600余名,开创了杭州市接收毕业生的新纪录,开启了统一招生、统一分配的就业方式向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转变。 进入新世纪,杭州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与杭州人才市场合署,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宣传、指导、招聘和高校毕业生在杭就业协议手续窗口服务等工作。 近年来,杭州人才市场积极发挥公共服务职能优势,有力拓展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交流平台,除了积极承办高校毕业生公益性专场招聘会外,还通过“杭州人才网”为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企业查询、简历入库、岗位推荐等就业助推服务。2015年起,杭州市人才服务局、杭州人才市场等单位每年编制发布《杭州市接收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为政府相关部门、高校、用人单位的人才引、育工作提供参考。 杭州人才市场还通过市人才服务局与各大高校的市校战略合作网络,不断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合作,在配合市人才服务局组织用人单位进浙大、浙工大、杭师大等在杭高校举办校园招聘会的同时,还积极承办赴全国重点高校高学历人才招聘活动,开拓“行天下”高校校园招聘会,最大程度满足用人单位引进不同专业、不同层次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据悉,今年的高学历人才招聘会围绕市校合作战略,以“双一流”高校为中心,组织杭州市用人单位赴包括清华、北大、中科大、南开在内的25所全国重点高校招揽高学历人才;“行天下”高校校园招聘会组织用人单位赴芜湖—宣城、南京、武汉—荆州、南昌、西安以及芜湖等地的双一流高校、一流学科高校、省重点高校、普通高校,以及高职院校招聘。 仅2017年,通过杭州人才市场现场招聘和网络招聘平台,共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8.5万个。2015年-2018年,每年的全市高校毕业生接收量均超过7.5万人。 结语 当前,正值杭州站在“后峰会、前亚运”的新起点,杭州人才市场将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为杭州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广聚天下英才,为杭州人才服务事业发展再创新的辉煌! |